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6篇
  免费   27篇
各国政治   148篇
工人农民   95篇
世界政治   129篇
外交国际关系   374篇
法律   647篇
中国共产党   237篇
中国政治   493篇
政治理论   320篇
综合类   870篇
  2025年   4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255篇
  2012年   228篇
  2011年   195篇
  2010年   173篇
  2009年   178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199篇
  2006年   187篇
  2005年   240篇
  2004年   230篇
  2003年   204篇
  2002年   194篇
  2001年   153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入WTO ,加快了中国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同时受到更多约束的是中国政府 ,因此政府只有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政府职能不再是“守夜人”。针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文提出在五个方面的政府职能的转变 ,最终创造有效率的市场环境 ,促进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试析我国反垄断立法的必要性及规制对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垄断法是经济法的核心,有“经济宪法”之称。但直到目前,我国仍无一部反垄断法。本文试根据垄断的含义、特征、正负用及其经济学理论依据,分析我国制定反垄断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指出我国反垄断立法的规制对象应是经济垄断中的垄断行为而不包括垄断结构,更不包括中国所特有的行政垄断。  相似文献   
3.
出资制度是公司设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各国立法均给予了高度的关注,纵观公司设立 的法制发展历史,无不内蕴着公司自身的运营效率和相关交易者的安全的基本价值取向,在分析了这两个价值取 向在公司出资立法的体现基础上,指出我国立法的偏颇及新定位,这对于理性地建立中国公司出资制度有着极为 重要的法律意义。  相似文献   
4.
技术合同作为技术成果商品化的法律形式,有着特定的范式、内容和要求。文章对技术合同的经济"成本"打量进行了分析,并从哲学角度对技术合同进行了思考,认为技术合同存在着对立与统一、形式与内容、可能与必然的哲学命题。  相似文献   
5.
经济犯罪侦查体制亟待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经济犯罪的复杂性和侦查工作的易受干扰性 ,使得现有的经济犯罪侦查工作体制受到挑战。“关系网”、“保护伞”的存在 ,使经济犯罪侦查工作面临重重障碍 ;地方保护主义的泛滥 ,使经济犯罪侦查工作的协作配合显得步履维艰 ;利益驱动 ,使经济犯罪的暗数急剧上升 ;打击不力 ,致使经济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更加猖狂 ;加入WTO后 ,经济全球化 ,变“条块管理 ,以块为主”为“唯条管理”势所必然  相似文献   
6.
2002年以来,我国经济一直处于内需不足、市场低迷的状态。因此,中央决定把扩大内需确定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研究和实证分析内需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社会上有种偏见:认为保护私人财产只是为了调动富裕阶层的积极性,实则不然,保护私人财产能够调动全民的积极性,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力量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加大人力资源投资,致力于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技术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才能有效促进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经济增长,是比较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现阶段的经济增长,主要属于体制转换、制度创新和结构调整推动型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0.
循环经济:从超前性理念到体系和制度创新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由于对循环经济缺乏足够认识 ,现行经济运行体系中缺少按物质流向构造的循环链 ,制度基础中又少有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 ,造成我国循环经济建设还更多地停留在超前性理念层次上。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 ,实现体系和制度创新 ,是全面推动循环经济建设 ,使其成为国民经济发展常态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